芭蕾舞剧《吉赛尔》
演出时间:2009年09月16日--2009年09月18日
演出地点:保利剧院
演出票价:待定
吉赛尔被誉为“浪漫芭蕾舞的代表作”,是十九世纪浪漫情怀的缩影,令人动容,赚人热泪,其凄美的题材洋溢诗意,扣人心弦。
演出:香港芭蕾舞团
《吉赛尔》被誉为“浪漫芭蕾舞的代表作”,是十九世纪浪漫情怀的缩影,令人动容,赚人热泪,其凄美的题材洋溢诗意,扣人心弦。它的故事极具感染力,当中蕴含爱与痛、背叛和悔疚、以至无限的柔情。
作曲家亚杜夫·亚当 (Adolphe Adam 1803-1856)创作的芭蕾舞音乐超过十四篇,其中“吉赛尔”是他成名之作。他以流畅动听而节奏多变的管弦乐章,奏出跨越生死的神髓和意象。
故事简介:
故事讲述豆蔻年华的农村少女吉赛尔得知自己误用情于一位玩世不恭的贵族子嗣亚尔巴特后,深受打击以至精神崩溃,并自刎于亚尔巴特剑下。亚尔巴特在吉赛尔墓前致祭时,被死去的幽灵缠绕,幸得吉赛尔的幽灵守护,直到破晓。故事表现了少女的纯洁善良对求爱者的感染和对其灵魂的净化。
看林人希来里昂一心追求单纯、美丽的姑娘吉赛尔,但吉赛尔却爱上了乔装成农民到村里游玩但已经订婚的的贵族亚尔巴特。其未婚妻也随后而至。希来里昂翻出了亚尔巴特象征贵族身份的佩剑,企图说服吉赛尔不要受骗,却事与愿违。但亚尔巴特的未婚妻拿出了的订婚戒指,使吉赛尔万念俱灰,悲愤而死。
林中墓地,一群被未婚夫遗弃的薄命女魂四处游弋,每遇误入的青年,便与之跳舞,直至对方力竭而亡。亚尔巴特也来到吉赛尔墓前忏悔,群女灵又要置之于死地。幸有善良的吉赛尔保护,亚尔巴特才得幸免。黎明,吉赛尔随群灵散去,亚尔巴特无限悲伤,他永远失去了一个少女纯洁、坚贞的爱。
故事大纲:
第一幕 莱茵河畔小村庄
农村少女吉赛尔爱上了亚尔巴特伯爵,但却以为他只是个叫莱斯的村民。另一方面,猎场看守人希来里昂对吉赛尔倾心,却未获垂青。在葡萄丰收的时节,吉赛尔未有理会希来里昂,只一心一意与心上人共庆丰收。
亚尔巴特得知宫廷狩猎队伍将至,异常紧张。希来里昂看在眼内,心生怀疑,便偷偷潜入亚尔巴特的小屋,发现一把刻有特别徽号的剑。狩猎队伍由高朗公爵带领,同行的女儿芭蒂狄正是亚尔巴特的未婚妻。狩猎队伍在吉赛尔的小屋休息,吉赛尔在众人前翩翩起舞。芭蒂狄为吉赛尔的舞姿打动,便赠予她一条项链,以示赞赏。高朗公爵下令将一把打猎号角留下,让一众随臣陪女儿多留一会。希来里昂看见号角上的徽号,与他先前在亚尔巴特屋内发现的剑上所刻的徽号相同,对亚尔巴特的身份顿起疑心。
在丰收典礼上,吉赛尔获加冕为“丰收之后”,这时希来里昂即场揭发亚尔巴特的身份,而芭蒂狄更宣称亚尔巴特为自己未婚夫。吉赛尔乍闻噩耗,大受打击,登时发狂,想起自己对心上人一往情深,换来的却是一场骗局,悲痛莫明,遂拿起亚尔巴特的剑,自刎而死。
第二幕 林中吉赛尔墓地
午夜时分,希来里昂及亚尔巴特同时来到吉赛尔墓前致祭,却遇到一群酷爱跳舞但在婚礼前夕死去的少女幽灵。她们在幽灵之后玛华率领下,进行祭奠仪式。 为了报复负心的男人,玛华号召众幽灵纠缠希来里昂至死,然后转移对付亚尔巴特,企图迫他不停跳舞,直至筋疲力竭而死。
吉赛尔催促亚尔巴特走近她墓前的十字架,以求庇荫;但玛华命令吉赛尔以舞蹈诱使亚尔巴特离开十字架。吉赛尔拼命保护亚尔巴特,希望他能支撑下去,但随着长夜的流逝,亚尔巴特已疲倦不堪。正当亚尔巴特濒临死亡之际,黎明到来,粉碎了幽灵的魔力,众幽灵逐渐消失,吉赛尔也在晨光下幻灭,留下惆怅孤独的亚尔巴特。
香港芭蕾舞团
香港芭蕾舞团﹝港芭﹞现为亚洲最优秀的专业古典芭蕾舞团之一,以展现香港的独有魅力跻身于世界舞坛。2009年,舞团踏入30周年,它以优秀舞蹈员、丰富剧目及高水平制作建立其独特鲜明形象并成为一个具艺术感染力的团体。2009年5月起,前瑞典皇家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区美莲,正式出任香港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一职。
港芭43位舞蹈员,集华人及海外精英,每年制作多个精彩剧目,包括19世纪长篇经典舞剧、20世纪名作及委约多个新创作。在2008/09舞季中,港芭为观众呈献了7个不同舞码,共37场演出,观众达40,000人次。
自1997年以来,香港芭蕾舞团积极参与海外巡回演出,曾于欧洲、北美及亚洲演出逾18次,藉此加强其国际的形象。在2008/09舞季,港芭于上海国际艺术节2008及北京国家大剧院亮相更是好评如潮,获得高度赞誉。
港芭的剧目既体现了欧洲芭蕾舞的传统,亦注入不少当代的元素,其中包括19世纪长篇芭蕾舞剧,如《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及《吉赛尔》;20世纪名作如巴兰钦的《巴洛克协奏曲》、《主题与变奏》、《柴可夫斯基双人舞》、卢狄•凡登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奈•海德的《风流寡妇》及《梦偶情缘》。现代作品如当代编舞大师威廉•科西的《舞极》、史提芬•米尔斯的《此时无声......》及斯坦顿•韦尔奇的《空•色》等。舞团曾委约多个全新创作,藉以扩阔剧目及鼓励出色的编舞家,包括戴维•艾伦的《仙履奇缘》、颜以宁的《末代皇帝》、伍宇烈的《夜夜西门庆》、娜泰莉•维亚的《杜兰朵》、白家乐的《弦乐披头四》、陈基琼的《迁影》及史提芬•贝恩斯的《孤独守望》等。
另外,舞团教育及外展部积极举办不同类型的教育演出及课程,如创意芭蕾培训计划、香港芭蕾舞团青少年计划、周日芭蕾工作坊、演前工作坊、示范讲座、演前导赏、大师班及参观后台等活动,目的为增加年青人对芭蕾舞的欣赏和认识,并将优雅的芭蕾舞艺术带到社会每一角落。在2008/09舞季,30,000人次曾出席相关活动。